[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内页快速导航
爱心捐助
汉中市社会福利院
联系人:
邮编:723000
电话:0916-2312259
传真:
邮箱:
地址:
您当前所在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

让大龄残障儿童回归社会家庭

(摘自2014年11月14日《汉中日报·发现汉中》第四版)

     随着人口的增长,脑瘫、智障、肢体残疾等大龄孤残儿童已成为社会中一支庞大的特殊群体,如何为他们提供适当生存、工作技能,使他们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从而回归社会、融入社会,一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市的社会福利院,就生活着这么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在那里生活的怎么样?在这些孩子慢慢融入社会的路上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为他们又做了哪些工作?11月10日,记者走进了市社会福利院,近距离感受了这群特殊孩子的生活。

   

在家庭“爱心妈妈”的看护下学习切菜(上左),孩子们在淑女手工坊学习编制手工品(上右),蒋政在飞鹰商店锻炼当营业员(下) 

鹰穴职业培训中心——大龄孤残儿童成长的摇篮

     在福利院儿童所办公室,所长付宁首先向记者简单介绍了这方面的工作:“为了帮助孩子们逐步融入社会,2005年9月,在美国特殊教育专家马茉莉女士的指导下,院里成立了大龄障碍儿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即‘鹰穴职业培训中心’,面向院内有特殊需要的14周岁以上残障青少年,通过日常生活、社交、文化及工作技能等培训,帮助他们克服自身残疾并充分发挥潜力,达到独立或半独立的自理能力。实行的单元式家庭养育方式也是陕南地区特有的,按年龄、性别、残疾程度由5-6人组成一个单元式家庭,每家一位‘爱心妈妈’负责其吃、穿、教育及日常管理。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开展培训。”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首先是教会孩子们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洗脸、刷牙、穿衣服、叠被子、整理内务等;之后会教他们一些必要的礼貌礼仪,让他们掌握正确恰当的接人待物的方式方法,学会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对于那些有能力的学生我们相应地提供了读、写、算、计算机技能等课程,教授一些基本的文化技能,比如数数、买东西、识别时间,理解各种标志等。完全掌握这些技能的学生,我们会进一步开展工作技能培训,‘鹰穴’为此设立了四个培训项目,分别是淑女手工坊、飞鹰商店、保洁员、帮厨。”

     谈起这些项目开展后取得的效果,工作人员说道:“孩子们长期生活在福利院里,与外界的接触少,导致适应社会能力差,通过开展培训,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有些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上街购物、看医生、乘车、使用银行卡、手机等事情;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与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劳动带来的喜悦,为他们回归社会、独立生活打基础。目前已经有8名学生从鹰穴毕业,其中6名学生在社会就业并独立生活,有2名在机构内就业生活。他们之中有人成为了厨师,有人做了保洁员,有人在酒店当理菜员,其中有一名学生更是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成为了一名翻译。”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付宁告诉记者这是鹰穴培训中心的工作理念和工作原则。“在指导员工工作时,我们一直强调要教孩子做事,不是帮他们做事。帮总归是一时的,通过传授一些实用的技能让他们能够自己独立地完成一些事,那是受益一生的。这是我们的心愿,也是一直以来我们的努力方向。”

单元式家庭养育,让孩子们时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在了解基本情况后,记者来到大龄儿童的单元式家庭生活区,走进了9号家庭。冬日的暖阳洒在干净整洁的院落里,空气清新,环境幽静,让人感觉舒畅。

     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采用这种单元式家庭养育,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时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目前由于场地限制,飞鹰商店暂时就设置在9号家庭。一进门,记者看到有一个男孩正拿着拖把在认真拖地,旁边一个男孩则拿着抹布在仔细地擦着货柜,靠门的一个简易柜台前一个坐轮椅的男孩正在看书。看到我们进来,孩子们纷纷凑过来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一个个脸上都绽放着笑容。听到声音,这个家的“爱心妈妈”叶珊也放下手头的活儿从里间出来欢迎我们。

     叶珊告诉记者,坐在轮椅的男孩叫蒋政,是一名脑瘫患者,今年15岁,从小生活在福利院,“他被送过来那会儿还不会走路,大概三年前被送去一个家庭寄养。”工作人员回忆道。今年5月份蒋政来到这里接受特殊教育,学习拼音、汉字以及简单的算术等文化技能,现在负责管理这家商店,主要的工作是收钱、找钱。屋子里有一个货架,上面陈列着十几样小商品,他需要将所有的商品和相应的价格一一对上、牢牢记住。记者拿起货架上的一袋零食问蒋政:“这个多少钱?”“2元。”虽然发音有点模糊不清,蒋政还是非常肯定地说出了答案。“记住以后他一般不会出错,有时候店里会进一些新货,他需要两天的时间熟悉。”叶珊说道。

     今年26岁的叶珊,去年7月份来到福利院工作,家里有一个3岁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平时忙着照顾这里的孩子,无暇顾及家庭。为了更好的工作,院里让她把孩子接过来,让她在照顾好自己孩子的同时也能够安下心来照顾这里的孩子。

     记者看到墙上贴着一张指导书,上面将一些日常生活技能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把每一个动作都细化出来,比如穿衣服,分解出8个步骤,从认识衣服的正反前后开始,双手抓住衣服的下摆、将头伸进衣服、头从领口伸出、右手对准右边的袖子伸出、左手从左袖口伸出、两手分别抓住套头衫的下摆、双手向下拉直衣服。“爱心妈妈”们通过这种循循善诱、亲身示范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生活行为,

     叶珊照顾着8个孩子,同样的话有时候一天要说上好几遍。问她从事这份工作累不累?她说:“有时身体会有点累,但是心理上一点也不累,跟这些孩子相处,感觉很轻松、很快乐。主要是安全方面要多注意一点,但是这些孩子年龄毕竟都大了,有些话好好说上几遍,他们也都能记住。刚开始来的时候可能需要多操点心,但是培训上两个月以后基本上就很好了。有时候他们看我干活干得累了,还会主动帮我干一些家务。”交谈期间她还跟记者分享了一些令她感动的瞬间:“我们这个家庭里有一个孩子叫王磊,在上高中,去年我去参加他的家长会,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给自己的家长写一封信,他就给我写了一封信。在信里他对我说了很多心里话,也说了很多感谢我的话,当时看了真的很感动,你对他们的好,他们都记着,全都放在心上呢。这封信我会一直好好珍藏着。”说到这儿,叶珊红了眼眶,声音有点哽咽。

     随后记者又去参观了隔壁的女生舍区,孩子们正坐在一起看电视。我们的到来让她们非常高兴,一个个都不看电视,看着我们。有一个女孩走到我身边,拉着我的衣服,指着墙上挂着的照片,我在一张合影中看到了她,便指着照片中的“她”说:“这是你吧。”她没回答,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不一会儿又拿来一张照片给我看,指着照片中的自己向我“介绍”,她的热情让我很感动。有几个女孩看起来有点害羞,只是安静地坐在位置上,工作人员指着其中一个女孩对记者说:“这个就是从‘鹰穴培训中心’毕业的丁晓甜,她今年28岁了,来的时候还小,智力发育比一般人慢,通过不断的培训,她现在已经具备了基本生活能力,目前在院里干洗衣工的工作,每天她能自己按时上下班,工作做得也很好。还有啊,她现在可厉害了,正在谈对象呢,都带去家里看过了。”面对工作人员的打趣,丁晓甜略带羞涩地笑着,一脸幸福的表情。

     临告别时,在门口记者看到墙上挂着一块记事板,上面详细地安排着孩子们一周的食谱:早餐主要是牛奶、蛋糕、面包、鸡蛋;午餐基本上都是三菜一汤,当天的午餐是回锅肉、炝莲菜、西红柿炒鸡蛋、酸菜粉丝汤,主食是玉米和米饭;晚餐以面食为主。除了一日三餐之外还有两顿加餐,午餐之后供应苹果、桔子等应季水果。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我们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孩子们的食谱,每周五都会提前把下一周的食谱排好,力求饮食搭配多样化,保证孩子们营养均衡。”

     一路参观下来,感触颇多,我们看到了孤残儿童在这里简单快乐的生活,或许这些特殊的孩子出生时都有着各自的不幸,但是来到这里,他们都是幸运的,在这片爱心汇集的净土,他们可以简单的生活,绽放单纯的笑容。市社会福利院院长姜卫华在采访的最后说的这么一段话让记者印象深刻:“这里是大爱汇聚的地方,从把他们送来时的孱弱,一步步养到能独立面对生活,这是社会各方力量对这些特殊孩子的关心和呵护,孩子们脸上绽放出的单纯憨厚的笑容,让这一切有了存在的意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更多的孤残儿童绽放笑容,走入社会。”(本报记者李荷实习生徐华亭)



文章发布时间:2014-11-19 12:17
汉中市社会福利院 陕ICP备2023002123号-1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万联网络

地址:汉中市新城区莲湖路70号 邮编:723000 E-mail:hzs6853@163.com 电话:0916-2678319